提醒!提醒!提醒!
人力資源市場作為勞動者求職、用人單位招聘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的主要渠道,為促進就業、優化人力資源流動配置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為幫助廣大勞動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,蘇州市人社局向廣大勞動者發出求職風險及防范提示,供勞動者求職擇業參考。
典型案例
發布虛假信息詐騙求職者
陳某伙同他人在“58同城”“智聯招聘”“BOSS直聘”等招聘網站上,冒用其他企業的名義,發布虛假的高薪招聘物流跟單員等招聘信息,引誘求職者進行“面試”,“面試”期間向求職者收取虛構的“工本費”“保險費”等費用,共計騙取全國各地400名求職者人民幣37萬余元。被告人陳某犯詐騙罪,被吳江區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六年。
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職介活動
蘇州佰龍人力資源有限公司,因涉嫌未經許可,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,于2023年11月24日被依法立案調查。吳中區勞動監察機構與公安部門在該案件調查處理中深度合作,展開聯合調查。查實該單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,對該單位沒收違法所得,并處罰款人民幣20000元,同時依法予以關閉。
防范提示
選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求職時,要查看其是否取得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,最好選擇誠信度高、經營規范的服務機構。不要輕信口頭承諾,要在確認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簽訂正式服務協議。
對有應聘意向的企業,最好事先通過第三方平臺等渠道核查其相關資質,如企業在求職過程中以各種理由要求租用、購買各類工作設備、被褥服裝或交錢、貸款才能夠安排崗位的,應果斷拒絕,以免上當受騙。
求職者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,遇到“活少錢多”“輕松錢來”“躺平賺錢”等“聽上去很美”的招聘信息,一定要提高警惕,多查多問多防備,避免“踩雷”“掉坑”。
通過網絡方式求職時,要認真閱讀有關告知事項,謹慎使用授權,遇到“天上掉餡餅”的“好事”要保持警惕,保護好個人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支付賬戶等敏感信息。
入職前一定要仔細閱讀并認真簽訂勞動合同,尤其要核實清楚涉及個人權益的重點條款。對于非全日制工作,可以訂立口頭協議,但應注意留存當初做出約定時的有關證據。
依法維權
如發現有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,可在第一時間撥打12333反映相關問題,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將依法依規嚴肅予以處理。
全市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受理窗口和電話

-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
